今年8月,国务院明确要求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同时,国家将加大力度清理职业资格许可,今年11月份将再次取消一批职业资格。
人社部表示,此举旨在降低所涉行业就业、创业的门槛,从而激发市场创业主体的积极性。业界评价:此举有望杜绝乱考试、乱发证的现象。但在消除不必要的门槛同时,如何理解政策?如何获企业认可?如何完善准入制度?
为何要取消?11个资格中7个几乎无人考
在媒体的采访中发现,虽然有不少职业资格从目前来说还是用得到,并且不可或缺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资格认定”已经落伍,甚至其存在就是画蛇添足。
瞿先生研究生毕业后,就在上海一家做律师,如今已经是3家企业的法律顾问。在校时,他曾经想报考企业律师顾问,后来得知只有在职人员才能参加,就没考成。“我干律师这行也快10年了,每次想到‘’都觉得可笑。在国内要成为执业律师就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有了这张合格证,即便没有‘企业法律顾问’的证书照样能上岗。”瞿先生解释说,企业法律顾问普遍由在职律师兼任,再考企业法律顾问证书根本就是多此一举。
媒体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就此次取消的11项职业资格认证中,每年报考人数相对多的只有房地产经纪人、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登记代理人。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矿业权评估师、国际商务专业人员、企业法律顾问、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员和品牌管理师等7种职业资格证的报考人数非常少。
在一家房产开放公司任项目经理的罗先生表示,如今要从事项目经理工作,必须先取得建造师资格。目前,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资质已向建造师执业资格过渡。所以,只要通过一级、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就没有必要再考项目经理了。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资深劳动法专家洪桂彬律师认为,如今市场上门类众多的资格考试,看似公平实则并不公平。“这些考试从本质上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甚至于多年来的考题都没有大的更新,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政策变化节奏的。另一方面,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元化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岗位上仍有侧重分工的不同,这也不是一张证书能够解决的。”
与此同时,洪桂彬律师还提到一个“就业歧视”的问题。“就业歧视并非只是性别、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事实上证书也是一种歧视。因为考证本身就是一个门槛设置,比如要求大学本科学历能报考、工作两年以上能报考,这些都是对求职者的变相‘歧视’。”
如何辨英才?更关注人才实际能力的维度
“我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我有房地产经纪人资格”、“我有高级口译证书”……伴随着近年来招聘市场上竞争的越发激烈,“证书”、“资格”成为了求职者的“敲门砖”,招聘方的“试金石”。
媒体看到不少网友也有话要说,“虽说门槛降低了,但你不考证没有资质,还是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长期从事人力咨询工作的徐先生向媒体表示:“这些年市场上各类资格证书泛滥,让我们这些招聘经理也相当焦虑,毕竟是要区分这些证书的含金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又不得不承认,在面对海量的求职信息时有证总比没证好,这起码是初筛阶段的一个依据。在如今取消部分资格证认可,个人的职业能力该如何体现?企业的选拔标准又该如何调整?”
一夜之间,11项职业资格证书化为“废纸”,不少“持证上岗”的职场人士纷纷大呼“坑爹”。对于众人所理解的“证书作废”,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之前获取的资格证书不再发挥职业绝对“敲门砖”的功能,“但仍是本人在该领域所具备能力和水平的体现”。
对此,业内专家解释,取消11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并非取消了这11种职业的考试,更不是取消了职业资格。“就如同自贸新政一样从‘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取消资格认证只代表着‘准入行为’被终止,并不代表着所涉职业没有了水平评价。”
洪桂彬律师表示,11项职业资格认定的取消对于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活力是有着积极意义的。“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存在‘为证是用’的情况,特别是国有企业更为重视此类‘硬指标’,而今入职门槛的取消,有助于破除企业的‘证书迷信’,把招聘注意力更加集中到考察人才实际能力的维度上。”